新疆农业大学考博:作物育种学考试大纲
研究生院发布的 考博大纲 是考生们参考复习的权威资料,考试大纲包括了考试内容范围、考试题型和分值分配,有时其中还会包括参考书目。请考生们认真阅读。
命题方式 招生单位自命题
满分 100 科目类别:初试
考试性质
新疆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作物育种学》考试是为招收作物遗传育种及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作物育种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种子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试卷结构
(一)概念题,占总分的40%左右,涉及作物育种学各方面的概念
(二)小问答题,占总分的60%左右,涉及对育种学现象的解释,对其理论的理解,以及育种学的一般应用
(三)综合问答题,占总分的50%左右,涉及对比较复杂的育种学问题的剖析,对育种学应用特定方向的理解和解决措施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育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熟悉育种学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育种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育种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我国育种领域若干问题的能力。
二、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绪论
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常规育种的技术特点,作物育种学的发展与分子育种的兴起,近代育种的成就以及作物育种的展望。
第一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系统掌握自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的花器构造、开花习性和异交机制,作物天然异交率的测定,无融合生殖的概念和类型;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品种类型及其特点。正确运用各种繁殖方式培育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第二章 种质资源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与种质资源收集的关系;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数据库建立。
第三章 育种目标系统掌握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制订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实现主要目标的育种策略。
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系统掌握引种的基本原理,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作物的不同类型引种后的生长变化规律,引种的基本步骤;植物驯化的原理和方法。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性状鉴定的方法,选择育种的程序。引种规律和集团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第五章 杂交育种系统掌握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杂交技术和杂交方式,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和杂交育种程序。杂种后代4种选择方法的正确运用。
第六章 回交育种系统掌握回交的遗传效应、回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回交后代的选择,回交次数和回交所需植株数的确定依据。修饰回交育种法。回交育种的其它用途。回交后代选择中非轮回亲本遗传物质百分率的实际确定。
第七章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特点和适宜改良的性状,常用物理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化学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诱变育种程序。处理材料的选择、理化诱变剂剂量的选择及处理方法,诱变后代种植和选择方法。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系统掌握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杂种夭亡和不育、杂种后代分离无规律等困难的方法;远缘杂交育种的其他策略如品系间杂交、外源染色体导入、染色体片断转移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
第九章 倍性育种掌握多倍体的起源及特点,人工产生多倍体的途径,多倍体育种的基本步骤。单倍体产生的途径,单倍体的鉴定,单倍体育种的主要步骤。
第十章 杂种优势利用杂种优势表现的普遍性、复杂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杂种亲本的选育、改良和选配原则;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
第十一章 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和核雄性不育的遗传;雄性不育的形态差异、细胞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恢复系方法,杂种品种的选配和生产利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鉴定,两系杂种品种的选配和利用。三系选育和两用系选育与鉴定。
第十二章 抗病虫育种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抗病虫性的遗传与鉴定,抗病虫品种的选育方法与利用策略。难点:抗性鉴定和抗病虫品种选育。
第十三章 抗逆性育种作物抗旱、耐盐、抗寒、耐铝、耐湿性鉴定技术和指标,作物抗旱、耐盐、抗寒、耐铝、耐湿性品种选育。
第十四章 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群体改良的意义和原理,基础群体的建立,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法,作物抗旱、耐盐、抗寒、耐铝、耐湿性鉴定技术和指标,作物抗旱、耐盐、抗寒、耐铝、耐湿性品种选育。半同胞轮回选择、全同胞相互轮回选择和自交半同胞家系轮回选择。
第十五章 细胞工程与作物育种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及其与作物育种,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其与作物育种。原生质体的分离和杂种细胞的筛选以及杂种的鉴定。
第十六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作物的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的遗传特点,转基因作物品种的选育,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目的基因的获得和目的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以及外源基因的转化和转化体的筛选和鉴定。
第十七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分子标记的类型和作用原理,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技术,作物MAS育种的方法。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标记,QTL定位。
第十八章 作物育种的试验技术系统掌握作物育种的田间试验技术,品种区域试验技术,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多年多点区域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品种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的参数估计。
第十九章 种子生产与管理系统掌握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实质、原因和防止措施,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技术和良种生产技术,杂交种亲本原种生产技术,杂交种制种技术。杂交种三系、两用系、自交系亲本原种生产技术和杂交制种技术。
主要参考书目(可不列)
1、张天真主编.作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盖钧镒主编.作物育种学各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