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0°

[考博动态]海归博士剖析在川发展优势_考博_旭晨教育

海归博士剖析在川发展优势:投资环境优越 归属感强

——“三高”人才在川创新创业系列报道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的战略部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列入“三大发展战略”。随后的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又提出“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全省已进入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系列优越政策及良好发展趋势之下,不少高级知识分子、高级技术专家、具有高超创新能力的企业家踏上了在川创新创业之路。

李若林

硅谷博士:“千人计划”给人以归宿感

“四川光电产业的发展在国内仅次于珠三角、长三角,有一个较完整的产业链,但缺少核心技术——芯片。”早在回国之前,还在英特尔研究硅光子的硅谷博士李若林就看准了在四川发展光电芯片的机遇。

2009年,由李若林任总经理的四川马尔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宜宾成立,成为宜宾“人才+项目”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率先之举。与李若林一同创业的还有樊文峻、王江等同样来自硅谷的博士,他们潜心为四川光电创“芯”。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可调激光器等多种填补国内空白的以芯片为核心的产品。

之所以选择在四川创新创业,在李若林看来,是因为四川是一个创新创业大省,既有良好的投资氛围,发达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仓储、物流,又有众多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可以持续提供智力资源。同时,四川对人才高度重视,聚集了西部人数最多的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是潜在的价值高地。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四川实施的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给人以归宿感。“这一计划对海归来说,除了是在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认可以外,更是精神理念方面的孵化器,通过组织关心、经营管理培训、加强政策理解、经验交流等软支持,让我们更快地融入国内环境。”李若林说。

梁春涛

川籍博士:国际化让学术交流更密切

同样从美国归来的还有梁春涛博士,归国后任成都理工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学的研究和教学。

以地震学研究为中心,梁春涛逐步建立起以地震震源机制研究、龙门山断裂带构造研究、微地震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地震学实验室。在此基础上,梁春涛同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微地震监测软件已经正式对外发布,投入到生产实践中,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该研究打破了国际公司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梁春涛回到四川致力于创新研究,一方面是出于故乡情结,喜欢生活舒适的成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四川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大。“现在觉得当时的选择没错,如今的四川外向型经济发展良好,也越来越国际化,学术交流也更密切。以交通来说,以前每年到旧金山开会我都需要转机,但今年我可以坐成都直飞旧金山的航班了,很多跟我一起回国的同行都很羡慕。”

邹学明

二次创业博士:投资环境优越 性价比高

回国准备创业之前,现任奥泰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的邹学明带着他的创业团队对全国许多高新区进行了调研,最终选择了投资性价比很高的成都高新区。这也是邹学明继在美国创业后的第二次创业。

“成都的高科技投资环境优于西部其他地区,公司可以立足成都辐射整个西部的医疗市场。”邹学明透露,创业之初,四川省和成都市给予相关政策扶持,成都高新区还专门组织了7个人的项目团队从接洽、选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服务。

同时,邹学明创业团队中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也很看好成都的气候、人文环境。




已有 0 条评论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