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 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 音译、直译、改编、意译。
1、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 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 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 [汉译英] 磕头(kowtow),荔枝(litchi); [英译汉]、engine(引擎),motor(马达), sofa(沙发),logic(逻辑)
2、直译: paper tiger(纸老虎), lose face(丢脸),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Out of mind,out of sight.(眼不见,心不烦)
3、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 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 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 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其中,“鲁班”变成了“Lu Ban the mater carpenter" 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 就会感到茫然。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 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 法。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 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 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 “空缺”。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 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 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 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 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 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比如: communism, democracy,和proletariat等外来词变成“共产主义” “民主”和”无产者”时,可以说最先是意译的结 果。同时,由于“共产主义”,“无产者”等完全 是按我们汉语的构词规则,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 的。因此,这种意译只不过是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 而已。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