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中国人在该杂志发表学术文章仅18篇
10月,苏北医院“80后”女博士余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附属性专业期刊《柳叶刀肿瘤学》杂志发表研究论文,得到国际学术界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此论文解决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物管理局两大权威机构对肿瘤用药方面存在的争议。据了解,近20年来,中国人在该杂志上发表的学术文章仅18篇。在扬州医疗界,这篇论文也开创了我市高水平SCI论文的先河。
这本杂志 拒稿率90%以上
但它相中了扬州女博士的论文
10月1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抗酸药在药物联合治疗中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论文,迅速引起国际学术界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而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就是扬州医学女博士余果。
“惊喜来得好快!”这位80后女医生余果说,“刚投稿那会儿,每天都查询论文投递状态,生怕论文被‘毙掉’。当第三天看到没有被拒稿时,心里开始有了期待。”8月底,论文显示被杂志接收,10月1日,论文被正式刊登并出版。
《柳叶刀》杂志是目前世界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其在医学界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自然》和《科学》,据称其拒稿率高达90%以上,“一年有12期,每期刊登的论文只有20-30篇。”余果说,“通常许多研究论文根本到不了审稿人手里,初审时就被毙掉了。”
这篇论文 研究肿瘤用药
若运用于临床,或可延长患者寿命
余果介绍,这篇研究论文是她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临床研究中心合作撰写的,主要研究的是肿瘤病人合理化用药的问题。论文指出,肿瘤患者中,有20%-33%的人群会同时患胃食管返流症,患有此症的病人需要服用抗酸药物,也就是在治疗肿瘤的同时联合抗酸治疗。然而许多新型口服肿瘤治疗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受胃肠道酸性环境所限制,“两种药物同时服用,会降低抗肿瘤药的口服吸收,进而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余果换了一种更通俗的解释:也就是说,不恰当的用药会导致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缩减。
根据余果这篇论文,如果避免抗酸药对新型口服肿瘤治疗药物的限制,在药物联合治疗中就能提高疗效,“这篇论文如果在临床医学上得到应用,会有不少肿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他们的生存期也会得到延长。”
此外,这篇论文还解决了在肿瘤用药方面,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EMA(欧洲药物管理局)之间存在的争议。《柳叶刀》资深编辑Coburn博士也充分肯定了该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据了解,余果博士的另一篇高质量SCI文章也在今年发表于美国药学会官方杂志The AAPS Journal上。
这位才女 研究药学14年
生活“文艺范”,会拉小提琴爱唱歌
余果是苏北医院医学实验研究中心的一位女博士,师承我国著名药代动力学专家王广基院士。1982年出生的她已经在药学这条道路上走了14年。“我上的是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是我的专业,硕士、博士都学的这个。”余果笑着打趣道,“我最青春灿烂的14年都献给了药学。”
谈起日常生活,余果一改搞科研时严肃谨慎的形象,变身“文艺范”。“我擅长拉小提琴,喜欢唱歌,经常写写东西,感觉自己也挺文艺的吧!”余果笑说,有时候做课题压力大了,还会拉一帮朋友去KTV吼几嗓子。
因为拥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当初不少药企都向余果抛出“橄榄枝”,更有药企开出年薪30万的条件,可余果却没有动心,“我就是喜欢做科研,想要把我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临床上,让更多患者受益。”
据余果透露,下一步她的研究将继续着重于合理化、个性化用药方面。“因为儿童、孕妇、老人等不同人群,对同一种药物的用药剂量其实都各有不同。”不久的未来,完全可以实现用“一滴血”,检测出各人的用药剂量为多少。“我正在着手做这个研究,前期需要建立大量的临床样本和实验定量,然后通过大数据库,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人所需的用药剂量。”
新闻百科
《柳叶刀》
《柳叶刀》(The Lancet)是目前世界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在整个医学界,《柳叶刀》的发言一直保持着独立性和权威性。《柳叶刀肿瘤学》是《柳叶刀》旗下影响因子最高的子刊,在全球194个肿瘤学期刊中名列前茅,已进入全球各学科期刊综合排名的“Top 0.5%”,是肿瘤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顶级期刊之一。
《柳叶刀》目前已衍生出几种附属性的专业期刊,这些期刊刊名均以柳叶刀起头,如《柳叶刀神经学》、《柳叶刀肿瘤学》、《柳叶刀传染病》、《柳叶刀呼吸道医学》、《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及《柳叶刀全球卫生》。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